综合信息

全版权运营塑数字出版新格局

来源: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12-17

    经历了数年的初期发展,2014年,中国的数字出版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格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阅读已成未来趋势。此外,版权价值在整个娱乐产业持续走高,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从2014年开始加大内容产业的布局,在数字出版领域开始将业务重点向文学作品的衍生开发上转移。BAT们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经过多元化的版权开发,价值得到极大提升,通过改编更能吸引其他市场用户群体的关注,扩充明星作品的粉丝规模,为平台沉淀大量忠实用户,增加平台收入。

    移动阅读市场已拥有极高的用户渗透率和市场关注度,竞争也更加激烈,加大全版权运营已成为移动阅读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移动阅读阵营逐渐强大,三大运营商旗下阅读基地继续完善产业链,并占据移动阅读营收市场的绝大份额。而多看、豆瓣阅读、唐茶字节社等走精品阅读路线电子书平台2014年则遭遇困境,多看被并入小米阅读,豆瓣阅读付费模式难以规模化,字节社节节败退。在移动阅读领域,掌阅依然占据较大份额,但其收入仍无法与运营商抗衡。

    网络文学三强格局被破IP价值受巨头高度重视

    近日,腾讯文学发给文学作者的一封邮件中显示,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正式以第三方渠道的身份接入腾讯文学。另据知情人士称,双方的交易已经基本完成,只待宣布。邮件中腾讯文学称,即日起,在腾讯文学旗下的创世中文网、云起书院连载更新的作品,将分期逐批接入起点中文网渠道。此前曾有消息称,腾讯于11月5日敲定了对盛大文学的收购,整体收购价格在40亿~50亿元人民币。

    如果论资排辈的话,盛大、腾讯、百度在网络文学领域堪称三巨头,不过,第一和第二的合并意味着内容、渠道资源皆有优势的腾讯将成为网文行业中的老大。下一步腾讯文学很有可能会紧缩内容,打压竞争对手,进一步侵蚀目前占七成市场份额的移动阅读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移动端QQ阅读。

    案例点击

    腾讯文学:打造全文学产业链

    腾讯文学正式亮相于2013年9月10日,并于2014年4月16日宣布以子公司形式独立运营,现任首席执行官为中国网络文学产业现行商业规则缔造者吴文辉。

    作为腾讯互娱旗下重要的“泛娱乐”业务之一,腾讯文学拥有以下品牌矩阵:以男性阅读为主的“创世中文网”和主打女性市场的“云起书院”;移动端应用(APP)“QQ阅读”和触屏网站“QQ书城”两大移动阅读产品,以及以手机QQ阅读中心为代表的综合内容拓展渠道。

    腾讯文学将打通内容生产、出版平台、终端用户全文学产业链。在内容上,腾讯文学将同时引入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内容。传统文学方面,腾讯文学推出数字出版平台,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北京磨铁图书等出版社进行合作签约,将传统出版内容搬上互联网。网络文学方面,腾讯推出男性原创文学网站创世中文网、以及女性原创文学云起书院,同时还将引入外部作品,补充内容种类。

    对于优质原创内容,腾讯文学将加大挖掘和扶持力度,打造一批超人气优秀作品;对于传统作品引入,腾讯文学也将加大版权引入力度;对于新锐作品扶持,腾讯文学将通过全平台运作、泛娱乐运作、大品牌计划和新创造计划,使作者实现应有价值,为新人提供最好的舞台。

    在腾讯家族,腾讯文学是泛娱乐战略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向产业链输出优质IP的重任。

    百度文学:从运营作品到运营粉丝

    2014年11月27日,百度文学宣布成立,同时首次发布了包括“纵横中文网”、“91熊猫看书”、“百度书城”等子品牌在内的完整架构,并现场签约游戏、影视等多家合作伙伴。“百度文学”原创平台以“纵横中文网”为核心,签约作者超1万人,注册作者超40万人,书库作品超16万部。分发平台则以“百度书城”和“熊猫看书”为主,保证自有原创资源的稳定输出。此外,“百度文学”在第三方合作方面,还将积极推动与同类型企业的资源互换。

    百度副总裁张东晨宣布,“百度文学”将把“粉丝经济”和“泛娱乐化”作为战略。他说,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的粉丝,同作品本身一样,有很大的可挖掘空间,因为他们是游戏改编的潜在玩家,也是影视改编的潜在票房。因此,“百度文学”将走从运营作品到运营粉丝的发展路径。

    除了依托自身资源外,百度利用分发渠道的优势与多家业务版权内容提供的合作商合作,包括目前在网络文学圈子的主要几家:潇湘、红袖、晋江等。百度除了依托百度视频,百度贴吧等资源外,还与华策影视、鲜果国际、千和影业、完美世界、巨人网络等确定长期合作关系。

    移动阅读迎来高速发展运营商占营收主角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移动阅读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3季度》数据显示,2014年第3季度,掌阅iReader(包含掌阅iReader和爱读掌阅)仍坚持以产品创新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为核心,累计用户量仍然遥遥领先,市场份额达25.8%位居第一;其次QQ阅读依托自身强大的渠道支持,借助腾讯平台的大数据技术,继续优化产品的智能推荐功能,本季度市场份额达18.1%;塔读文学和熊猫看书紧随其后,塔读加大对优秀作者及作品的包装推广,以及对明星作品的全版权运营力度,占有10.0%的市场份额;熊猫看书依托百度全平台资源进行推广,不断提升自身品牌的影响力,本季度所占市场份额为9.4%。

    同样来自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移动阅读应用客户端市场中,三大运营商阅读基地收入占整体市场的67.9%份额,中国移动“和阅读”一家独大,市场份额高达49.1%;中国联通“沃阅读”和中国电信“天翼阅读”分别占有12.5%和6.3%市场份额;掌阅iReader依靠强大的渠道优势和创新的产品体验,且移动阅读企业中用户规模最高,其营收占整体市场5.2%的份额;而盛大文学在移动端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起点读书依托丰富的内容资源和海量的付费用户,移动端营收非常可观,达到4.2%的市场份额;QQ阅读则依托数亿的QQ用户群和娱乐社交基因,上半年营收占整体3.8%的份额;塔读文学经过大力培养作家、增强优质原创内容资源,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上半年取得不错的业绩,市场份额占1.5%;而熊猫看书被百度收购后,加大整合力度布局移动端,上半年的市场份额达0.8%。

    案例点击

     阅读:抢占4G手机阅读先机

    中国移动作为第一家进军手机阅读的电信运营商,抢占用户先机,中文在线是其最大的内容供应商,还为其提供核心内容提供商的导入、运营等服务;运营管理以及技术分别由卓望和华为负责;盛大则是主要的网络文学内容提供商。并在2014年1月推出中国移动“和阅读”品牌,新品牌的建立使原本的移动阅读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进一步扩大“和阅读”的品牌影响力。因此,率先抢占4G手机阅读市场的先机,并加大严格把关内容质量,增加独家作品首发优质作品等战略,业绩也相当可观,较去年同期涨幅约40%,“和阅读”已处于移动阅读市场半壁江山的地位。

    2014年1月1日,中国移动“和阅读”品牌正式亮相,并重磅发布2014年和阅读产业合作与产品发展新战略,推出“和阅读榜中榜”。中国移动表示,将加强内容、4G阅读、一省一报、行业市场、能力开放五大领域的创新,持续推动手机阅读规模发展。目前,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已打造成为开放、合作、共赢的数字阅读产业平台,月访问用户突破1.3亿,日均点击量超过6亿次,产业合作伙伴近600家。

    此外,中国移动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和中国青年报、全国妇联、中国外文局、新华社图片中心五方国字号合作伙伴,共同发布2014“悦读中国”5大国家级合作项目,即:有声阅读项目、新青年阅读项目、妇幼阅读项目、华语阅读项目、图片阅读项目。

    掌阅iReader:转型数字出版业务

    作为内容聚合平台的掌阅iReader,充分利用移动终端便捷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为用户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海量内容资源,迅速积累起庞大的用户规模,且保持移动阅读用户第一的位置。由于用户付费是掌阅iReader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因而吸引用户是产品发展的关键。因此掌阅iReader在产品功能方面持续发力,使产品在反应速度上快于同类竞品,同时全球首创护眼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并于5月平台上线大量公版图书,继续丰富云端书城的内容资源,上半年收入可观,占比达5.2%市场份额。

    此外,掌阅iReader从今年第3季度开始转型数字出版业务,加强与知名刊社的合作力度,引入大批高质量书刊资源,使平台内容逐渐向精品化过渡,同时加大对经典著作的运营推荐力度,从而发挥平台的文化引导作用。

    熊猫看书:携付费阅读震撼归来

     “熊猫看书”作为百度文学旗下的移动阅读产品,充分利用母公司的多方资源,同时凭借多年积累起来的品牌影响力,重整之后再次发力移动阅读市场。通过整合百度的分发平台资源以及渠道入口资源,同时拓展运营商的渠道资源,使“熊猫看书”能够向用户输送平台丰富内容资源。平台以付费阅读为主要盈利模式,开放微信、支付宝、网银、财付通、话费充值、手机充值卡以及91网站的虚拟货币共7种支付方式,同时借助中国移动的支付渠道,开通无障碍支付体验服务,便捷的操作将极大提升用户的付费意愿。今年,熊猫看书与中国移动“和阅读”达成战略合作,7月正式推出熊猫看书和阅读版,产品将接入中国移动“和阅读”25万种优质版权资源,为平台带去大量的用户,品牌影响力将得到全面提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电商加大电子书调整阿里阅读蓄势待发

    电商平台中,当当加大在无线阅读领域的布局,京东则强化与传统出版机构的战略联合,亚马逊电子书销售依然不温不火,后起之秀阿里阅读在淘宝阅读品牌基础上重新排兵布阵,同时联合传统出版社抢占优势资源,为阿里娱乐事业群再添一员大将。

    案例点击

    当当:酝酿开放平台

    2014年11月25日,当当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除了升级当当手机客户端,三季度当当还大力发展无线阅读业务,电子书下载册数占纸数册数高峰期接近20%,第3季度电子书SKU(库存量单位)达到了17.5万种。

    同期,当当还集15年纸书销售的大数据,以及社会化交互分享的创新设计,推出数字书4.0版本,该版本支持实行纸电同购、买纸赠电、加价购、免费试读、借阅、偷书、社区分享等创新应用,并可接入LBS地理位置服务,被视为当当向旅游、美食、母婴等垂直O2O市场切入的重要入口。一项针对当当读书4.0的调研显示,首月用户推荐率(NSP)超过80%,远高于20%的平均水准。当季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40分钟,数字书下载量也创历史新高。

    不仅如此,当当读书4.0还是当当实现“纸书+电子书”捆绑销售的主要载体。有迹象表明,当当电子书正酝酿全面开放平台,并打通多屏之间的业务,以谋求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的购买体验、阅读体验。

    与此同时,当当读书4.0还能根据用户的买书记录,通过大数据运算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送其可能感兴趣的书单。并根据用户的喜好和行为轨迹,推荐出关心的书评内容,辅以名家书评推荐、热门精选书评推荐以及多达5000万条的书评滚动更新。

    京东:强化原版电子书优势

    2014年4月,拇指阅读和京东宣布,双方已签署电子书合作协议。按照协议,京东将其拥有销售权的电子书在拇指阅读上经营销售,涉及书目近30万种。而据公开资料显示,业内规模第一的掌阅与300家出版社有合作关系,其图书保有量也为约30万册。

    2014年9月,京东与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签订电子书合作合同,京东成为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在中国大陆地区首家电子书合作商。此次合作,进一步丰富了京东图书在原版电子书领域的产品品类,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多选择。

    京东图书是中国第一家上线原版电子书的渠道商,其电子书的上线品种和合作出版社在国内也是最多的,目前上线的英文版图书就有近3万本。自2013年9月开展原版电子书业务以来,京东原版电子书发展迅猛,目前已与超过7家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与此同时,作为中国领先的综合网络零售企业,京东出色的网购服务、新颖的营销方式如众筹、京东白条等都将有助于原版电子书的渠道推广。

    亚马逊中国Kindle:打通O2O体验

    2014年8月20日,亚马逊中国与中信出版社宣布战略合作,据协议显示,消费者可在Kindle书店购买和阅读大量来自中信出版社的电子书内容,另外,即日起也可以在多家中信出版社实体书店体验和购买Kindle全线产品。消费者可以在全国包括北京、深圳、杭州、厦门、沈阳、济南和西安在内的7座城市的33家中信机场书店,以及北京侨福芳草地、北京南站和京城大厦的中信实体书店内,近距离体验和购买全线Kindle产品。亚马逊中国表示,未来双方还会探索更多合作形式,包括推出仅限于电子版的优质图书,加快中国出版业数字化进程。在亚马逊入华10周年之际达成该项合作,将使亚马逊Kindle书店从线上延伸至线下渠道。

    亚马逊Kindle中国电子书店凭借强大的技术手段,可以充分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根据读者意愿上线的电子版图书。在z.cn的图书频道,尚未上架Kindle电子版的纸书边上都会有一个按钮,点击就是表示期待上线电子版。亚马逊每周会据此做一个报告,把用户的需求反馈给出版社,并推动出版社发行相应纸书的电子版。同时,为确保电子书的质量,kindle内部设立有庞大的质量控制部门,确保每一本书的质量,如果发现诸如错别字、行距对齐等细小的问题,也会下架这本书重新修改后再上架。

    阿里阅读:建立内容的淘品牌

    阿里在数字阅读领域于2009年成立了淘宝阅读,进入数字阅读领域要早于当当、京东,但成长速度较慢。在2013年底,淘宝阅读完成了业务架构重组,转向“后向产业整合”。淘宝阅读负责人方弼对此作出过这样的解释:“文字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条产业链的最上游,优质版权投注到我们的平台内,向后可以整合阿里巴巴集团内现有的电影、音乐、游戏等关联产业,加上阿里原有的电商群态,可以为版权提供非常广阔的对接周边衍生品的合作空间。”

    今年9月26日,长江传媒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已与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旗下数字阅读平台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图书资源共享、销售联合推广和项目共同开发等方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数字出版在这两年的上升发展势头让阿里巴巴也想分一杯羹。阿里此举意在借助相关版权资源布局其数字娱乐出版业务,不排除类似亚马逊的电子书模式成为其可供参考的一个样本。

    淘宝阅读是阿里数字娱乐旗下的一个平台,具备移动阅读形式。在淘宝阅读平台上,上游的内容提供商可以像淘宝卖家一样经营自己的出版内容,将内容“出售”给买家用户。阿里巴巴在此前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提到,其战略之一是扩大阿里在移动端的领先优势,希望通过建立在无线电子商务的优势,来扩大对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比如提供基于本地的服务、O2O服务和数字化内容,此外还会通过收购或与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合作,来增加移动端用户的数量。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