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

管窥数字阅读下一轮趋势

来源: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1-22

          自数字阅读兴起以来,以电信运营商(SP业务)、电子商务平台和内容商为主的三股势力的竞争与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中文数字出版产业的市场格局。方正阿帕比、知网等传统专业数字阅读平台和大众阅读类数字出版平台即将告别交叉混战,市场竞争将进入专业细分的阶段。曾有试图模仿亚马逊kindle通过阅读器一统天下的厂商建设的平台正随着硬件市场的低迷而暂落低谷。通过应用程序商店下载电子书的市场停滞不前,图书与游戏及其它应用并列销售时的被选择性非常低……
          数字阅读经过第一轮内容和客户资源跑马圈地的野蛮生长也逐步进入了商业模式和消费倦怠瓶颈期。与此同时,阅读本身也在媒介与科技发展的同时被不断重新定义。
          阅读层次激烈分化,但阅读不死
          阅读在我的理解范围内可分为:资讯阅读--浅度阅读、主题性阅读--中度阅读,体系性阅--深度阅读。
          这三种阅读形态,在纸媒时代分别对应着报、刊、图书,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浅阅读和中度阅读对应的报刊基本名存实亡,报刊作为信息载体基本上已经被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所替代。当新媒体暗自得意之时,我们又发现读者订阅的社会化媒体账号也常常不能打开阅读,即使是新媒体,它们也在碎片化和社会化推荐的进程中奄奄一息,其原因还是因为海量的信息涌向了所有的用户,而用户最早好像是可以自主选择订阅什么,但是实际上订阅量不断攀升的时候,阅读几乎是停滞的。
          信息过载,对于当今的读者来说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也就是说用户获得信息的时间成本过高,而大部分用户的时间已经被碎片化和社会化推荐的中浅度阅读所占据,深度阅读最大的困境则是,如何从社会化阅读中,抢回属于自己的时间。以图书为代表的深度阅读已经陷入了买而不读的现状。
          读者电商打折时纷纷下单购买,但是所购之书大部分也只是简单翻阅便束之高阁。这一切的迹象都似乎暗示着,纸媒出版死路难逃,但阅读本身并不会死。那么,从业者又能在这一轮阅读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呢?
          阅读产品的可能性
          出版和数字出版的核心定义是阅读产品,无论是浅度、中度、深度阅读最终呈现给用户的是阅读产品。中国读者已经进入快速拥抱浅度和中度数字阅读的时代,大部分读者的阅读量暴增,获得资讯的速度也不断加快,阅读场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究竟阅读未来会怎么样呢?我做了一些预测,供大家参考。
          首先,纸转电还将是数字阅读的重要可实现路径之一。这一数字阅读形态在数据库、手持终端、SP业务中所占据的份额仍然比较重要。这也是目前各个数字阅读运营商都在和数字阅读版权拥有者达成各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原因。
          其次,E-ONLY(仅有数字出版形式)将是未来中度阅读的主流。它在社会化媒体、客户端、阅读垂直社区、门户、手持终端、SP业务中未来的增长空间是最大的,也就意味着谁掌握更多的有价值内容,谁就会在新一轮数字阅读大潮中,赢得先机,如果仅限于脱离用户、脱离社群的单纯版权获取和售卖,这一领域的突破可能性还是非常低。
          最后,应用化和体验交互化阅读将模糊游戏和阅读的界限,这部分阅读将以App、轻应用、阅读垂直社区、MOOC为基础,它是数字阅读的跨界型的产品,这为数字阅读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无论是网络原创还是传统出版的数字阅读在未来甚至是当下绝非应该是文字、图片信息的数字化。数字化阅读应该是是阅读体验的多元化和丰富性都应当全面区别于传统纸媒阅读和初期的移动阅读器阅读。
          新概念的阅读体验不是生造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数字阅读本身本该是多媒体化、综合型具备交互和分享性。某种程度上,未来的阅读是应用化的阅读,阅读产品是需要和游戏竞争的产品形态。例如很多基于Ios和Android系统开发的童书阅读应用产品,很大程度上刷新的传统阅读和普通意义上的数字图文阅读,终端下载量令人兴奋。
          阅读形态的变革,也将为新的商业模式提供极大的发展空间。在应用化阅读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是跨界产业、媒介更迭博弈的竞合过程,阅读服务商如何利用自身资源组合、筛选、优化以及包装推广的核心竞争力打好这场硬仗是赢得未来的关键点。互联网公司、出版公司、传统的内容提供者需要重新在一起做一个产品出来,在用户需要的场景里出现,争取到用户的时间。
          出版商身份的重新定义
          传统出版商一直被认为是内容提供商,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是作者提供的,媒介是网络化移动化的终端阅读器,产品是几无制造成本的可复制品,出版商在面临电信运营商、电子商务和内容商平台提供的商业模式时,出版商只有革新自己的业务定位,才能在新格局中始终掌控自身的优势,为阅读服务提供自己的专业价值。
          在此过程中,出版商的身份将逐步转向阅读信息服务商的定位,在放眼未来的前提下,根本要解决好的问题是如何研发符合读者需求、信息传播规律的优质产品。出版商我认为定义就是信息服务商或是阅读服务商,我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同时我也为作者提供专业的出版服务。
          近几年很多数字阅读互联网公司好像业绩非常好,但为他们并没有解决社会主流阅读群体的真正需求,他们并未给用户提供有效的整体阅读解决方案。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互联网阅读公司天然认为拥有海量的内容必然拥有海量的用户,但是实际上,海量的内容是用户自主提供的,人人都是信息提供者,阅读分享者,但是真正能达到可传播的阅读产品水准,则还需大量的不可替代工作。
          如今信息爆炸,当读者订阅了40个以上公众号的时候,他们似乎觉得还需要重回门户时代,需要将订阅号分类管理,信息阅读还是需要主题化,甚至回到报刊的版面和栏目,但是在旧媒体坍塌的窗口期,社会化体的活跃度、破坏性远远大于纸媒传播体系。很多数字出版人经过多年实践才发现,他们用非产品化的内容只笼络了一帮不愿意付钱的用户,真正愿意花钱的人并没有成为他们的用户。
          用户是数字阅读的根本,做阅读服务实际上围绕三个核心竞争力在工作:
          第一,筛选信息,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二,优化这些信息;第三,传播信息。
          如果做好这三项工作,就不仅仅把编辑看成内容的受托者,而是阅读体验的参与者和缔造者,优质写作资源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在任何变量条件下,只要做好内容的深耕工作,数字阅读就是有希望的。
          商业模式的重新定义
          首先,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行。不管是什么时候都还有人看传统的书,没有问题,它不会退出市场,会与数字市场并行,传统出版份额下降到一定的程度,但是不足以称为没落,中度阅读的数字E-ONLY广为流行。这实际上更加接近目前的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生态。
          其次,数字出版成为主流,传统出版没落。在未来,传统出版的份额可以忽略不计,数字出版按照浅度、中度和深度三个形态分割市场。但是,能不能搭建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兑现机制,是这个商业模式的最大风险。
          再次,数字出版未形成商业模式,也就意味着数字阅读的收费或免费模式都不成立。没有人和机构愿意为阅读内容付费,数字出版的业态只是在虚假繁荣之后急转直下,变成一个很难建立兑现机制的市场。
          最后,围绕写作者衍生的商业模式。关于写作资源的开发,建立以论坛、演讲、消费信托为基础的现场出版产品或者视频以及MOOC产品,无论是门票收费还是赞助商赞助免费,都是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建立了一定规则的兑现机制。过去出版商不可能做的事情,但是现在逼着不得不去做。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出版商扮演的角色被边缘化了,它拼命地设计在两者之间要扮演的角色,因此,写作资源兑现机制是出版人最应该关注的大趋势。
          无论是图书还是报刊都无法抗拒新媒体革命的浪潮,新技术、阅读终端、阅读习惯的改变,带来了对媒体全新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基于新的趋势确定新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做到基业长青。
分享到: